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
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18611689969
    当前位置: 民间艺术网 >> 名人访谈 >> 人物访谈
美术家网虚拟展厅
美术家网虚拟展厅
    1. 瓷器市场还是平淡 马未都:收藏是少数人的事
    2. 马未都(观复博物馆创办人) 记者(以下简称记):大家都推崇官窑,但是价高,民窑价低,但不受重视,是该买官窑还是买民窑呢? 马未都(以下简称马):我觉得有几个问题要明确,第一个是你的资金量,你有多少钱?我老说“你有多少米做多少人的饭”,比方说今天来了一个连,我有5斤米,那让这些人都吃饱了,这是不可能的。这个问题提得特别笼统,官窑也有好的,民窑也有好的,对于一般人来说,你首先要确定你的资金量,再决定你的收藏方向。 第二个问题就是确定了你的资金量以后,你还要确定你的技术含量,连《天下无贼》里都说“21世纪天下什么最重要,是人才”,没有技术含量你就什么事也做不了。民窑也好,官窑也好,你都买不好。 记:现在古玩的价格越来越贵,收藏以后会不会变成只是有钱人的游戏,工薪阶层收藏好像前途比较渺茫? [详细...]
    1. 谈陶瓷文化传承与传播——访大师潘柏林、周炳
    2. 记者手记:   潘柏林、周炳大师在百忙之中来到东鹏陶瓷文化节现场,才有幸得以与大师面对面的机会,两位大师有着很强的个人魅力,潘大师个性率直随意,周大师则是低调务实,在采访的过程中,两位大师都强烈的表示出了作为陶瓷文化的承接者之一,有义务和责任为陶瓷文化更广泛的传播做出自己的努力。   鲜明创作风格 传承陶瓷文化   喜欢美的东西,去过俄罗斯,把认为美的东西都看了一遍,画画功底也很强的周炳大师,说起自己的风格特色很谦虚:“那些赞美的词语都是别人给我按在头上的,就个人而言,只是从小接受了美的熏陶,一直对美的东西有自己的执著,加上自己生于这个时代,顺其自然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”这种风格被日本人民喜欢,之前有人对周大师说:“你在日本就是绝对的大师啊!”现场的周大师说:“我哪里是绝对的大师啊,中国的大师 [详细...]
    1. 对话吴冠中:“我对美术教育很失望”\别让孩子太早学美术
    2. 以后“照样烧(画)” 广州日报:在全集出版之际,您怎么评价自己的作品? 吴:我学中国画,也学西方画,最后没有在西方留下,因为我知道只有中国的大树才能与外国较量,只有中国的举人才能和外国的举人对抗,只有中国的大地才能孕育中国艺术家。回来后,我坚持的信念是要把作品的味挖掘出来,找到符合人民审美标准的真正美。 广州日报:回顾您的创作生涯中,有什么特别深刻的感触? 吴:在下放几年里,我吸取很多教训,其中重要一个就是认识到美盲不等于文盲,前者是审美缺陷,过去在农民院子写生,我常常会拿一幅并不好的作品给他们看,他们会说画得像,我再拿出一幅画得满意的作品给他们看,他们则说“美”。从这里我知道,尽管他们没有文化,但是他们不是美盲,相反很多文化程度很高的,却是知识越丰富越是美盲。 广州日 [详细...]
    1. 封面文化勾勒出生活之美--伍时雄访谈
    2.  封博会展示的即是封面之美。然而包容广大的博览会处处体现了广义范围的封面文化:或是一本设计装帧精美的书本,一张泛黄的清代商铺的海报,是时尚年轻的动漫作品,是新锐创意的艺术摄影,还有装点着城市的公共雕塑……这些封面文化弥漫着创新的元素,设计师们用他们的观点创意,不断勾勒着眼中的封面之美。   伍时雄:城市封面不能误读   (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,中国雕塑学会会员)   设计语录   设计可以改变世界,包括现在提出的视觉可以改变生活,是一回事。设计跟人的道德、行为和游戏规则是相关的,已经上升到更深一层的意思。   设计体验   我在比利时的社区里做了个大型的公共艺术品——《打开比利时的天空》,我用木桩盖住了玻璃镜,当移开木桩时,你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天空中的一切。 [详细...]
    1. 雕塑,时间的形状——巫鸿 隋建国对谈
    2. 巫鸿:1998年我做《瞬间》展前对你做了一次访谈。这次咱们不从一开始,就从你的那个 “恐龙”开始聊,好不好?你能不能说一说从那个作品到现在,你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作品和想法。我比较感兴趣的你好象总是用几种不同的艺术语言做不同的东西,最近好像又有新的发展。 隋建国:1999年我做了《恐龙》,2002年跟别人合作做了《睡觉的毛主席》。2003年做的《右手》,就是冯博一那个展览上的。2003年底又做了《底座研究〉。2005年10月做了一个巨大的草人,叫《巨人》。 巫鸿:是草做的? 隋建国:是的。在一个新楼盘里。最初的概念是直接使用雕塑泥,后来看窗外就是草坪,就考虑把草种到屋里面来,泥上可以长草,然后把草堆成几何型,好与建筑协调。但又觉得几何型比较常见,便试着用土和草做了一个人形,那之前我比较避讳做人的形状,那件作品里第一次做。  [详细...]
    1. 访谈雕塑家杨奇瑞教授
    2.  地点:杨奇瑞教授居室   参加对象:   杨奇瑞(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、教授、著名雕塑家)   张海军(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专业教师、雕塑家)   朱德华(艺术探索杂志社栏目主持、美术批评家)   朱德华:杨老师,您身处中国美术学院这一学术中心,又是位长期从事雕塑研究、有着深厚的创作体验的艺术家,请您阐述一下您个人的雕塑创作观念。   杨奇瑞:我的创作若以时间划分可以1990年为界吧,作品应以《仇娃参军》为界限,在此之前,涉及的学习、研究、创作面比较广,科班的学习经历主要是学院的传统技法教育、西方现代雕塑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语言研究,比如:佛教人物造像、古文字造型意象、主题性创作和一些生活题材的创作,总之比较不定型,涉及的范 [详细...]

访谈分类
  人物访谈 事件访谈
艺术研讨会 国画访谈
油画访谈 书法访谈
艺术市场
北京保税艺术区启动,北京文化艺术版图再添新地标
5月25日,北京保税艺术区正式启动。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5月25日,位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的北京保税艺术区正式启动,成为北京文化艺术版图上的崭...【 详细 】
文化成就的书法大家——吴善璋
    ...【 详细 】
艺术家雪禅女士作品赏析
美国亚洲艺术学会理事、 艺术家雪禅女士, 生于西子湖畔, 喜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好音律 师从李魁正先生等著名艺术家和博士生导师, 曾参加当代优秀画家巡回展,纽约国际艺...【 详细 】
展览新闻
 
  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meishujia.cn,All right   
   电子邮箱:fuwu@meishujia.cn  beijing@meishujia.cn 

 

Processed in 0.017(s)   0 queries cached